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陽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陽江市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陽府〔2021〕41號)
          來源: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時間:2021-09-18 17:55 【字體: 】 瀏覽量:-
          轉載分享: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

            現將《陽江市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反映。



             

                          陽江市人民政府

                          2021年9月10日


          陽江市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

          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扎實做好“穩就業”工作、全面落實“保居民就業”任務,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確保全市就業大局穩定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粵府〔2021〕13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崗位

            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平穩有序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繳費基數統一政策,2022年1月1日起統一執行國家核準的參保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我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調整為16%;用5年左右時間將企業職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下限過渡到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的60%,實現全省統一的繳費工資基數。保持企業社會保險繳費成本預期穩定。各縣(市、區)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累計結余(剔除一次性預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可支付月數超過9個月時,可階段性降低用人單位繳費費率,實施期限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5月1日起按照省級統籌工傷保險行業基準費率標準有關規定執行;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全市按省要求統一實施階段性下調工傷保險費率50%的政策。將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失業保險浮動費率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4月30日, 失業保險繳費比例仍保持1%,其中單位部分0.8%,個人部分0.2%;對于分別符合浮動費率政策三檔條件的用人單位單位繳費比例在基準費率0.8%的基礎上,繳費系數分別按0.4、0.6和1計算,即單位繳費比例分別為0.32%、0.48%和0.8%。按照“一市一標準”原則征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統計部門提供的我市2017年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作為征收標準上限,實行分檔減繳和暫免征收優惠政策,實施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即征收所屬期為2021年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陽江市稅務局、市殘聯負責,排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推動經濟發展擴大就業供給

            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強化產業、財政、投資、消費、金融等政策與就業政策的協同聯動。實施重大產業就業影響評估,明確重要產業規劃帶動就業目標。加快發行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優先用于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項目。加快在建鐵路項目建設投資進度,推進高速公路、貨運鐵路、鐵路貨運物流基地建設。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等工程,支持城市停車場設施建設。擴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根據市場化原則適度降低保險費率。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信用保險模塊應用,擴大小微企業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支持企業建立國際營銷服務網絡,鼓勵企業申報國家級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落實定向降準政策,用好中國人民銀行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對涉農、小微、民營企業等資金支持。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新增單戶擔保金額1000萬元及以下、平均年化擔保費率不超過1.5%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爭取省財政按年度業務發生額的0.5%給予補助支持。(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金融局、人行陽江市中心支行負責)

            三、鼓勵創業和多渠道靈活就業

            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允許企業在其登記機關管轄范圍內登記多個經營場所,免辦分支機構登記。個體工商戶從事網絡經營的,可將網絡經營地址登記為經營場所;承租市場攤位的,可用市場主辦方營業執照作為住所使用證明。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力度,創業帶動5人以上就業的借款人,個人最高貸款額度可提高至50萬元。借款人需貸款金額超過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的,可采取創業擔保貸款和普通商業貸款組合貸款的形式進行貸款,對其中的創業擔保貸款提供擔保和貼息。將借款人條件中本人及其配偶名下小額消費貸款(含信用卡消費)限額由5萬元提高至10萬元??蛇m當放寬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條件、提高貸款額度上限和貼息標準,由此額外產生的貼息資金支出由地方財政承擔(含我市從失業保險基金安排的資金)。各級創業孵化基地為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學生(在校及畢業5年內),出國(境)留學回國人員(領取畢業證5年內),港澳臺青年,就業困難人員,返鄉創業人員,退役軍人等6類人員提供1年以上創業孵化服務并孵化成功的,可按每戶每年3000元標準申請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2年。對獲省授牌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參照省級示范性創業孵化基地給予獎補。積極發動企業和創業者參加省“眾創杯”創業大賽,鼓勵各縣(市、區)結合當地特色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支持開發特色創業實訓項目,按省規定對市評審通過的項目可按每個不超過20萬元標準給予補貼,符合條件并參加實訓學員可按每人不超過2800元標準申請創業培訓補貼,補貼所需資金由省市共擔。全面落實八類“特定人員”單獨參加工傷保險政策,分散企業工傷風險,為靈活就業特定人員提供支持和保障。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有“共享用工”需求的企業提供免費對接服務,有條件的縣(市、區)可按調劑用工人數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陽江市稅務局、人行陽江市中心支行負責)

            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

            保持機關、事業單位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規模穩定,按省統一部署,做好我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工作;我市組織的事業單位招聘,應確保有不少于15%的崗位專門用于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不少于30%的崗位可接受高校應屆生報名。進一步擴大國有企業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并向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適當傾斜。組織基層教師、基層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等專項招聘。實施“社工雙百工程”,開發一批社會工作服務崗位,2022年年底前實現全市鎮(街道)、村(居)100%全覆蓋,優先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教師特崗計劃、“西部計劃”“山區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按規定落實定向招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等政策。根據省“三支一扶”工作部署,配合開展“三支一扶”招募派遣工作,按照公開招募、自愿報名、量化測評、公平選拔、統一派遣的方式,招募一批高校畢業生到我市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水利)、支醫和扶貧工作。每兩年開展一次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崗位招聘。對到我市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社會組織和基層公共管理和服務崗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落實每人5000元的基層就業補貼。對在我市就業的出國(境)留學人員,參照高校畢業生落實有關扶持政策。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給予獎補,所需資金從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列支。健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機制,推動工程建設領域用工實名制、工資專戶、工資保證金等制度措施落實落地,完善工資支付保障制度,源頭防范欠薪發生。加強監察執法,強化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依法加大對企業欠薪違法行為向社會公布和納入“黑名單”實施聯合懲戒力度,嚴厲查處打擊欠薪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薪酬權益。依法懲處侵害女職工孕期、產期、哺乳期特殊勞動保護權益行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團市委、市殘聯負責)

            五、對就業困難群體實施托底幫扶

            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失業人員,及時發放失業保險金。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且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人員,可繼續發放失業保險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齡。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指定專人負責,每月開展1次針對轄區內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的跟蹤調查服務,并做好服務臺賬。完善失業人員分級分類幫扶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崗位儲備庫,精準開展崗位推薦和就業服務。加強經貿摩擦、重大項目、專項治理、機器換人等對就業影響的跟蹤應對,對可能造成規模性失業的,提前制定工作預案及應對措施。將鼓勵用人單位吸納脫貧人口就業的吸納就業補貼、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1年12月31日。開發一批農村保潔、治安、護路、管水、扶殘助殘、養老護理、林區管護、公共衛生、公共基礎設施維護、鄉村快遞收發等鄉村公共服務類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等易返貧致貧人口,按規定落實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總工會負責)

            六、發揮“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等工程促就業功能

            結合我市粵菜產業發展需求,將“粵菜師傅”培訓項目(工種)納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范圍,支持開發一批粵菜美食制作、包裝、推介等就業崗位,組織開展“粵菜師傅”招聘活動。支持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在校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免費職業技能評價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砂疵咳?00元標準申請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應屆畢業生到我市就業,符合條件的可參照高校畢業生申請每人5000元標準的基層就業補貼。推進家政服務業通用基礎標準、服務標準、管理標準等標準研制,支持基層家政服務站和家政產業園(家政服務超市)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員工制家政企業申請最高額度5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引進一批外籍家政培訓師。加快推進“鄉村工匠”工程,推動鄉村工匠創業孵化基地整合建設。大力推進“農村電商”工程,在村(居)建設一批農村電商基層示范站,按規定給予每個示范站不超過10萬元標準的一次性補助。(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人行陽江市中心支行負責)

            七、大力提升勞動力技能水平

            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圍繞我市合金材料和風電主導產業,食品加工、電力能源、五金刀剪、紡織服裝等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結合省公布的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評價范圍,建立適應我市產業需求的技能培訓評價目錄,對我市急需緊缺、尚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職業,支持由行業企業自主開發評價規范,按程序報省部門備案后實施。實施高職擴招專項行動,支持在崗員工提升學歷。全面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鼓勵企業開展適崗培訓。加強技工院?;A能力建設。結合我市經濟發展、產業基礎、人口規模、就業需求等情況,扶持技師學院實訓設施設備場所、宿舍樓等項目建設。以推進技師學院納入高等職業教育為契機,擴大技師學院辦學規模、提升辦學質量,增加技工教育學位有效供給。構建產教融合發展格局,深化校企合作。依托我市現有產業基礎,側重高端不銹鋼、先進制造、電力能源、食品加工、五金刀剪等產業,推動技工院校與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促進技工院校與企業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師資培養、技術研發、招生就業等方面的深度校企融合。在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在我市制造業、服務業、新興產業等重點發展領域,面向各類企業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促進企業技能人才培養。支持各類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通過設立職工培訓中心、實訓車間建設職工培訓平臺,面向先進制造業等技術技能人才緊缺領域,統籌多種資源,建設若干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推動開放共享,輻射區域內企業和學校。鼓勵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建設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內教學工廠。支持企業申報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按規定給予補助。開展建筑勞務用工制度改革。圍繞省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需求,深入實施“廣東技工”工程,大力開展企業員工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廣泛發動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按照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發動技工院校、培訓機構主動與龍頭企業、重點企業對接,開展多種形式培訓。大力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經理人、青年農場主、農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領辦人、農業企業骨干等培訓,引導青年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加入高素質農民隊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

            八、強化公共就業服務供給

            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勞動者可按規定選擇在戶籍地、常住地、就業地、參保地辦理失業登記,按規定享受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和服務。加強業務流程再造和數據共享交換,實現重點群體稅收優惠“免申即享”。健全就業服務專員制度,為有需求的重點用工企業、先進制造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招工用工、政策咨詢、職業技能培訓及評價、勞動關系協調等服務和指導;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提供上述服務的,按規定對提供服務的社會力量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有序引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組織開展線下線上公益性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活動,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加強省際勞務協作,對組織開展省際招聘對接、就業創業培訓、返鄉返崗專車專列等協作活動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對開展跨區域有組織勞務輸出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有條件的縣(市、區)可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探索建立城鎮調查失業率按月統計發布制度。擴大就業監測范圍,建立新就業形態人員就業信息采集制度,對按要求提供數據信息的企業給予適當補助。(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陽江市稅務局、國家統計局陽江調查隊負責)

            九、強化就業工作組織領導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就業工作組織領導機制,加強對城鎮新增就業等就業工作主要指標的分析運用,結合經濟結構調整、產業集群建設等工作進一步挖掘就業潛力,統籌做好就業工作;要加強就業補助資金等促就業資金的使用管理,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強化資金績效管理,優先保障涉企涉民支出;要多維度加強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就業監測,完善化解失業風險的政策儲備和應對預案。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要按照省相關配套政策,大力開展宣傳,優化實施流程,確保新增政策及時落地,到期或廢止政策按時退出。要加強就業創業典型表彰激勵,對被評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的,在資金分配上給予適當傾斜;對被評為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國家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示范單位的,按規定給予適當資金獎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負責]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伊人色一综合网|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不卡一卡二卡三亚洲|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妇女熟BBW|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va亚洲va日韩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激情校园春色|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