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智慧醫療建設”“讓氣象科學深度融入城市發展脈絡”“將農產品與文創產業有機結合”……2月20日,在我市人才交流座談會暨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頒證儀式上,6位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代表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圍繞各自熟悉和擅長的領域,談感想、謀思路,為我市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陽江一中校長梁峻榮:在教書育人中甘為“筑夢梯”
過去三年,市委、市政府為我們搭建了成長的階梯,每一次“充電”都讓我眼界更寬、格局更大;從定期走訪慰問到“人才服務專員”制度,點滴關懷都讓我心無旁騖、篤定前行。正是這種“既給舞臺更搭后臺”的培育機制,讓我們在各自領域綻放出更絢麗的光彩。
作為教育戰線的老兵,我深知拔尖人才稱號不是終點,而是沖鋒的號角。過去三年,陽江一中以“拔尖人才培養基地”為支點,撬動教育生態整體升級,打造了“清北特訓營”,構建“五維育人體系”,使3000多名學子叩開重點院校大門,更以“家門口的優質教育”留住中考尖子,用集團化辦學輻射優質資源。這些成績背后,是陽江人才強市戰略在教育領域的具體實踐,更是拔尖人才示范引領作用的生動寫照。
站在新的起點,我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懷大局,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勇挑重擔,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銳氣開拓創新,以拔尖之名,立爭先之志,在教書育人中甘為“筑夢梯”,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用智慧澆灌陽江熱土,用創新點燃發展引擎,用實干詮釋人才擔當。
市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陳厚賞:銘記“敬佑生命、救死扶傷”誓言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平時的工作中,我體會到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推進智慧醫療建設、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深化管理機制改革等方面還需要加強建設。
有了明確的方向,我要不斷提升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積極參與繼續教育、專科培訓,掌握前沿技術,注重多學科協作,提升復雜病例綜合診療水平。要踐行“以患者為中心”理念,優化服務流程,減少患者候診時間,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要加強醫患溝通,注重患者心理疏導,提升就醫體驗。要投身公共衛生服務,參與基層健康宣教、疾病篩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主動擔當,發揮專業力量。要重視科研與創新,結合臨床需求開展科研攻關,推動成果轉化,鼓勵基層醫務工作者參與適宜技術推廣,提升區域醫療水平。
我深知,白大褂承載的是生命的重量,是百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任。無論是抗疫一線的日夜堅守,還是手術臺上的分秒必爭,我始終銘記“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誓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衛生健康局的領導下,我們必將以更高的標準、更暖的服務、更強的擔當,為陽江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市氣象局正高級工程師郭澤勇:讓氣象科學深度融入城市發展脈絡
作為一名市管拔尖人才,我既倍感榮幸也深感責任重大,借此機會,跟各位交流氣象工作的創新實踐與思考。
陽江既有風和日麗的溫柔,也承受著臺風肆虐、暴雨傾盆的考驗。陽江獨特的氣候特點和地理位置賦予了這里異常復雜的氣象條件。正是這樣的挑戰,讓我們的工作特別有意義。而且,新的氣象已經滲透到綠色能源、航空航天、低空經濟這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大局中。
近年來,陽江海域成為火箭發射的重要試驗場,火箭能抓住發射窗口順利升空,背后離不開精準的氣象保障。還有,田里的農作物什么時候施肥;低空經濟中,無人機送貨線路怎么選擇,才能避開不穩定氣流;應急救援時,什么時候開展行動最安全等,都需要“氣象+”賦予力量。現在的氣象服務早已突破防災減災的單一維度,變成了助推產業升級的“加速器”。
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常常在想:怎樣才能讓研究成果真正服務于這座城市?答案很明確——就是人才的價值,將人才的專業勢能轉化為城市的發展動能。未來,我將聚焦海上風電、航天發射等領域,盡自己所能提供定制化氣象解決方案,推動氣象與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讓氣象科學深度融入城市發展脈絡。
陽江翌川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吳聯權:助推陽江鎳合金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我深知“拔尖”二字背后不僅是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第一,熱愛是前行的動力。無論是基礎研究、技術創新還是實踐應用,唯有保持對事業的熱愛,才能在枯燥中堅守、在挫折中堅持。熱愛,讓我們在未知的領域始終保持探索的勇氣。
第二,創新是突破的關鍵。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速度日新月異,唯有打破思維定式,敢于挑戰傳統,才能實現從“跟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我們公司團隊在金屬材料的研究中,獲得國家技術專利50項,不斷地進行技術工藝創新。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創新需要敢為人先的魄力,更需要腳踏實地的驗證。
第三,合作是成功的基石。個人的力量終有局限,唯有融入團隊、開放共享,才能激發更大的能量。在科技創新中,我們與國內多所高校院所、企業展開合作,跨學科、跨領域的思維碰撞讓我們突破了技術瓶頸。拔尖人才不僅需要專業深度,更需要協同創新的格局。
第四,責任是使命的擔當。“拔尖”的意義不僅在于個人成就,更在于用所學服務社會、回饋國家。無論是攻克“卡脖子”技術、培養青年人才,還是推動成果轉化,我們始終以“國之大者”為己任。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金屬材料領域,為陽江鎳合金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陽春市唐羽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唐羽:將農產品與文創產業有機結合
作為市管拔尖人才的代表之一,我深知,這份榮譽背后不僅是我個人的努力,更是團隊的共同奮斗和家鄉人民的厚愛。
創業之路并不容易,作為一名返鄉的新農人,我面臨了從資源、市場到技術的重重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創新是解決問題的鑰匙。在推動“狗仔豆”產業化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走在技術創新的前沿,更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等現代營銷手段,將家鄉的美麗與“狗仔豆”的價值帶到了全國各地,成功打開了市場,為當地的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未來的路上,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打造一個“狗仔豆”品牌,而是希望通過這條產業鏈,構建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將陽春的農產品與文創產業有機結合,進一步推廣到更廣闊的市場。我們的創意不僅體現在產品上,還體現在打造的“狗仔豆”產業文化創意園上。我們計劃開發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把陽春的歷史、風景、文化通過創意包裝推向更高端的市場。
榮譽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將繼續攜手我的團隊,永遠保持對家鄉、對創新的熱愛與責任,讓陽江的特色品牌在未來更加璀璨奪目。
陽西縣豐盛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盧海襯:扎根鄉土,以奮斗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當選市管拔尖人才,我深感榮幸,更感責任重大。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努力的認可,更是對農業一線奮斗者的激勵。這份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更屬于每一位在鄉村振興路上并肩奮斗的鄉親,屬于這片滋養我們成長的土地。
創業路上,我深知技術是農業的生命線。我們與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合作,引進良種良法,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實現甘薯畝產增收超千元。同時,通過“土地流轉+優先雇用+技術培訓”模式,為鄉親們提供就業崗位和技術支持,讓撂荒地變成“致富田”。
站在新起點,我將繼續深化產業融合,加快紅薯干、紅薯粉等深加工生產線建設,推動農產品從“田間”到“舌尖”的升級,提升附加值。推動科技強農,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推廣耐鹽水稻、數字農業等新技術,推動種植自動化、智能化,助力農業現代化。助力共富共享,擴大“合作社+農戶”模式,為更多村民提供技術培訓與就業崗位,讓鄉村振興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農業是充滿希望的產業。我將始終牢記“為農民奔走、為農民代言”的初心,以實干回報信任,用創新書寫擔當,為實現陽江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