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問答| 無障礙 | 移動版 | 繁體版

          代表委員圍繞“傳承漠陽文化”出謀劃策
          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講好陽江故事
          來源:陽江新聞網 作者:李柳枝  張   瑩  陳子玲  許   倩  陳思捷 盤聰穎  關雯靜 時間:2025-02-28 09:29 【字體: 】 瀏覽量:-

            漠陽文化是陽江人的精神紐帶,是陽江人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守正創新傳承漠陽文化,著力增強城市精神文明內核,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打造特色文化名片。圍繞這個話題,參會的代表委員們熱烈討論,積極為講好陽江故事出謀劃策。

            在創新中傳承文化遺產

            近兩年,南恩路和太傅路相繼入選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建議在保護中推進‘三化’,即建筑修舊如舊的原真化,業態文旅融合的活態化,故事數字傳播的年輕化。”市政協委員譚中明表示,例如引入非遺工坊、文化沙龍,用AR技術重現“南恩碼頭商船云集”場景,讓老街成為“可觸摸的歷史教科書”。

            如何傳承好漠陽文化?譚中明表示,要堅持“活態傳承,動態創新”。首要是建立系統性保護機制:一抓“人”,培養漆藝、風箏等非遺傳承人梯隊;二抓“物”,對歷史建筑、文物實施分級保護;三抓“魂”,將漠陽精神融入市民教育。例如,通過數字化建檔保存民歌、方言等瀕危文化;推出“非遺+旅游”路線,如“漆器工坊體驗游”“風箏節研學游”,讓文化傳承可見、可感、可參與。

            譚中明建議,政府部門和市民群眾應協同發力,更好地傳承漠陽文化,塑造城市精神文明內核。政府部門要強化“三力”,即政策引導力(如設立文化傳承基金)、資源整合力(聯動文旅、商業、教育等部門)、法規約束力(完善歷史街區保護條例)。市民群眾則應有意識地成為“文化主人翁”,參觀非遺工坊、記錄家族口述史,通過短視頻傳播陽江童謠。

            “當前陽江風箏、漆藝等行業發展面臨‘斷層’的難題,發展基本靠‘老藝人帶徒弟’的方式,因沉淀時間長,大部分年輕人很難堅持,導致產業化進程有待提升。”市人大代表陳家富建議,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加強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吸納更多年輕人才推動漠陽文化創新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陽江本地院校應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地方機構可嘗試編寫相關教材。

            “近年來,陽江漆藝和陽江風箏都有一定程度的創新,但在品牌打造和文化推廣層面的力度不夠,沒能‘走出去’。”陳家富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少手藝人和傳承人還是“單打獨斗”的模式,未達到規模化發展,導致二者未能形成系統的產業鏈條,經濟效益不佳。他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搭建好推廣發展的平臺,聯合本土企業和相關資源,聚集工作室和手藝人,推進漠陽文化產業化建設、發展,打造非遺文化產業經濟。同時,加大非遺手藝人和傳承人的補貼力度,助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

            加強漠陽文化整理推介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開展文化溯源,深入推進本土文化進校園。具體如何做?代表委員們紛紛暢所欲言。

            “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本土特色文化教育,深入推進本土文化進校園,引導青少年增強文化自信。”市人大代表李劍鑌建議,一方面,在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普通話的同時,也應該加大本土方言文化傳承力度。以學校文藝匯演等大型活動為例,可嘗試探索更多元化、趣味性的方言類節目,培養學生興趣,拓展方言傳承空間。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關注家鄉文化事業發展。在學校,除了世界地圖、中國地圖,也應該有陽江地圖,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對家鄉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更深刻的認同感,未來更好地反哺家鄉、投入家鄉建設。

            市人大代表黃冰雅表示,弘揚革命文化,讓紅色文化基因代代傳承,對下一代的教育意義重大。她建議,系統整理和深入挖掘在不同時期,陽江人民對革命作出的貢獻和歷史故事。教育系統應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為中小學辦學引入更多社會資源,推進本土文化進校園。

            市人大代表林舉飛表示,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根”和“魂”,在發展綠能之都、海洋經濟的版圖中,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文化的宣傳和保護,如深耕“藍色國土”“向海圖強”的新篇章,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同時,堅持守正創新,在文化整合、文化營商、文旅融合等方面發力,持續擦亮漠陽文化品牌,塑造城市精神文明內核,為市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不斷“加碼”。

            “當前,整個社會高度重視文化的繁榮發展,營造了有利的氛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市人大代表羅玉琴建議,要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多方面宣傳推廣,讓更多青少年認識、傳承和發揚優秀的本土文化,講好陽江故事。

            陳家富建議,在文化推廣方面,可通過參加各地的文化展覽,舉辦漆藝、風箏文化節等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開發精美的文創產品,以此為載體讓更多人了解和愛上漠陽文化。同時,利用好宣傳平臺,通過地方媒體、短視頻、公眾號等各類社交平臺介紹陽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大影響力,提升品牌價值。

            持續擦亮陽江文旅品牌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文旅產業發展政策,持續推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吸引更多游客體驗陽江的山海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時代之美。針對這個話題,代表委員們各抒己見。

            市人大代表賴雄偉表示,陽江作為“海絲名城”,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但陽江不只有海陵島、沙扒灣等自然風光,更是一座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政府相關部門可以搭建起平臺,利用資金和資源將老城區修舊如舊,打造成片的歷史文化街區,形成規模化集群效應。”賴雄偉認為,陽江學宮、北山石塔、北門拱橋等是陽江著名的歷史文化建筑,是陽江人的歷史文化記憶,可以參考“廣州永慶坊”模式,將其連片打造成具有陽江本土特色的街區,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技藝、文創產業、餐飲娛樂、民俗表演等于一體,吸引更多游客。

            市政協委員趙晨建議,要注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成果反哺城市、賦能發展、惠及人民,不斷增強群眾對漠陽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按照“節慶+文化+旅游”模式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展示獨特的文化魅力。接下來,我市將推進龍津、河堤、漁洲等古街區特色發展,加快推動龍津西路成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西瀨景區和關山月故居成為3A級景區,力爭創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譚中明建議,我市旅游協會協助文旅局推動“文創IP化”,開發風箏主題盲盒、漆藝數字藏品,讓漠陽文化“潮”起來。政府搭臺、市民唱戲、市場添彩,才能讓文化傳承從“輸血”轉向“造血”,筑牢城市精神文明之基。

            “西瀨社區經過改造以來,每逢節假日都會出現人山人海的場面。要讓西瀨社區、老城區一直熱鬧下去,就要想辦法完善旅游配套,豐富其中的內涵。”市政協委員關芬宜說,老城區由于條件有限,停車成為制約發展的首要因素。因此,要盤活附近的資源,開辟更多的停車場,做好服務和指引,引導大家有序參觀游覽。此外,要保護、利用好名人故居、舊居、舊船廠等地,因地制宜建設名人館、進士館,開發文旅項目,增加旅游景點,進一步豐富老城區的文化內涵。


          相關文件:


          文檔附件: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黄色免费网址|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 亚洲一本一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wwwxxx亚洲|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明星换脸|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