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林分優化提升6.6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2萬畝;縣鎮村綠化大幅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建成碧道17公里,修復歷史遺留礦山生態398畝;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00%……翻開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過去一年,綠美陽江生態建設的步伐堅定有力,綠色發展底蘊更加深厚。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深入推進綠美陽江生態建設,著力擦亮綠色低碳發展底色。如何深入推進綠美陽江生態建設,讓漠陽大地綠水青山成色更足,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這一話題建言獻策。
推進擴綠興綠護綠,筑牢綠色生態根基
“綠”是陽江發展的底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進擴綠興綠護綠。許多代表委員認為,要久久為功,保護綠色成果,筑牢綠色生態根基。
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市的重要生態屏障和生物多樣性集聚區,現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59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5種。去年,該保護區入選省級綠美保護地示范點。
“自然保護區是生態保護的排頭兵、自然教育的大課堂。”市人大代表徐翊建議,要以林長制為統領,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以科研基地為支撐,通過培育珍稀特有樹種,改善低效林,提升林分質量,打造一批高質量高顏值的公益林示范區。同時,深入開展瀕危物種的引種保育、人工擴繁、野外放歸、遷地保護和監測、研究等工作,保護生物多樣性。此外,依托保護區資源,打造精品課程和精品路線,通過開展自然教育、生態體驗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自然,更加自覺地保護自然。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的“活化石”。今年1月,《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出臺,3月15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市政協委員林喜珀建議,在貫徹落實好《條例》的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人了解古樹名木的價值,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守護的良好局面。保護過程中,不但要注重保護樹木本體,也要注重保護其周圍的環境。此外,要加強古樹名木普查工作。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縣鎮村綠化工作,全市掀起綠化造林熱潮。“我們村去年種植了2000多棵相對較容易成活的名貴樹苗,雖然其生長周期比較長,短期內沒有收益,但從長遠角度考慮,經濟效益可觀?!笔腥舜蟠碇爝h超建議,各地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綜合考慮功能性、經濟效益等目標,合理選擇綠化樹種。
“良好生態對繪畫創作意義重大。”市人大代表曾華希望通過創作更多綠色題材的藝術作品,激發人們參與植樹和生態修復的積極性,同時也呼吁更多藝術家投身“綠美”生態主題的創作,在人們心中植下愛綠護綠的種子。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除了持續擴容增綠,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加法”,還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節能降碳行動,為生態環境負擔做“減法”。
“作為一名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笔姓f委員陳艷云表示,將把主責主業和委員職責緊密結合起來,緊緊圍繞市政府提出的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目標,積極建言獻策,配合國家和省做好我市“十五五”國家地表水監測點位優化布點工作,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布局,確保監測數據真準全快新,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
來自法律界的市人大代表何燕君建議,進一步加大對《陽江市漠陽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的宣傳力度,全方位提升社會公眾對《條例》的知曉率,為守護我市的生態環境筑牢堅實的群眾基礎。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充分發揮公益訴訟作用,督促推動全流域聯動、多部門協同,系統推進水環境治理,全方位守護漠陽江流域生態。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今年,我市將加快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探索碳標識認證、碳足跡管理、碳市場交易等。朱遠超表示,早在幾年前我國就已明確提出“雙碳”目標。在此基礎上,企業走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是大勢所趨。
“企業通過實施節能降碳改造,不僅可以降低用能成本,以更少的能源投入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出,還可以減少碳排放。”市人大代表林良端建議,企業要不斷優化工藝流程,對技術裝備進行升級改造,提升綠色制造和綠色發展水平。同時,還可積極推進分布式屋頂光伏發電項目,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為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不僅是政府、企業的事,也是每個人應該重視的事。市政協委員凌偉漢認為,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要從小培養,建議有關部門通過與學校和教育團體合作舉辦活動,幫助兒童及青少年將綠色低碳習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著力營造人人、事事、時時參與節能降碳的新風尚。
加快生態價值轉化,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努力走出一條百姓富與生態美相統一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目前,陽春的森林覆蓋率達68.5%,這個比例超過全省的平均水平。”市人大代表范美仙指出,建設綠美陽江不單單是植樹造林,特別是對陽春這樣一個森林覆蓋率較高的縣級市而言,應該在政策上精準定位,不能僅僅以每年植樹造林的面積作為考核指標,而應該在使用林地指標上有所提升,平衡植樹造林和保護、利用森林,探索轉型的路徑,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近年來,我市通過林權流轉和培育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等特色林業產業,種植牛大力、春砂仁等拓寬當地農戶增收致富渠道。
市政協委員黃創尚介紹,廣東粵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和國家航天育種中心合作,培育優質高產牛大力種苗,采用良種良法技術帶動發展林下生態種植,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提升了產品品質和經濟效益,賦能現代林業高質量發展。
“陽江牛大力種植5萬多畝,正常管理畝產值6萬元,目前帶動農戶2000多人增收致富,走上了生態保護與農民增收雙贏的發展之路?!秉S創尚表示,將充分用好陽江綠美優勢環境,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激活閑置山坡地,讓閑置山地變成綠油油的牛大力基地。
“森林生態銀行”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森林資源的資產化和資本化。“陽江要及早謀劃建立‘森林生態銀行’?!敝爝h超說,建立“森林生態銀行”后,確定我市二氧化碳的承載量,并劃定相應的森林面積。一方面,借助林業企業的較高經營水平,可以提高納入“森林生態銀行”林木的林分質量,增加森林綜合效益;另一方面,當生態資源轉變為資產后,既可增加當地的集體經濟收入,又能增加林農的收入,且收益是長久可持續的。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