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3月31日舉行的陽江文旅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獲悉,去年,我市大力創建A級景區,新評定10個3A級景區,助力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每逢節假日,陽春市崗美鎮潭簕紅色展館便迎來四方游客。走進展館,映入眼簾的是革命英雄群像浮雕,上面鑲嵌著“春州烽火,紅色潭簕”八個大字。游客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認真聆聽黨的光輝歷史和革命先輩的故事,觀看展廳里的圖片和歷史文物,了解潭簕紅色歷史,體會中國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潭簕村是廣東省“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第一批重點建設村之一,擁有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紅色展館主要包括展館主體、紅色長廊、紅色舞臺、黨群服務中心、黨旗廣場等場所。展館通過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發展旅游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去年11月,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及市旅游協會開展潭簕村紅色展館創建3A級景區工作。經過調研評定,最終確定崗美潭簕紅色展館達到3A級旅游景區質量評定標準。
陽江對于紅色文化的保護利用,不止于潭簕紅色展館。陽東區恩陽臺獨立大隊紅色旅游區依托恩陽臺獨立大隊活動舊址和事跡展覽館紅色資源,打造集農業生產和采摘、觀光旅游、青少年軍校、研學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陽西縣邊海紅色展館旅游景區記錄著一代又一代邊海人傳承“邊海紅旗”精神,通過完善景區交通服務設施等,講好“紅色故事”,促進當地文旅融合發展。
去年,陽東區恩陽臺獨立大隊紅色旅游區、陽西縣邊海紅色展館旅游景區均被評為3A級景區。這體現了陽江對紅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讓游客在旅游中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不同于紅色文化的開發利用,坐落于江城區的張小泉工業旅游景區,則是另外一番景象。
張小泉工業旅游景區由陽江市張小泉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五金刀具生產線,發揮標桿企業作用,帶動整個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景區以刀具生產制造為主題開展工業旅游,打造現代感十足的玻璃參觀通道,讓游客能夠直觀、安全地了解刀具生產過程,深入探尋張小泉刀具的生產和發展史。
該景區內設有云計算數據中心、展示中心、刀剪實驗中心、制造中心和智慧工廠指揮中心五大中心。在制造中心,游客可以看到刀剪智能化生產線,呈現刀剪制坯、熱處理、拋光、磨削、注塑、裝配的生產全過程,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參觀體驗。“在傳統觀念里,刀剪工廠是充滿粉塵和機器嘈雜聲的,參觀完張小泉智能化生產線后,想法完全改變了。”參觀后的游客都發出贊嘆,花園式的智能工廠,無粉塵無水跡的車間,這就是智能化給生產帶來的全新體驗。
張小泉工業旅游景區是我市“工業+旅游”的典型代表,讓游客能夠直觀、安全地了解刀具生產過程,深入探尋張小泉刀具的生產和發展史,展示陽江傳統的工業工藝、文化藝術及工匠精神,給游客帶來集工業、文化、旅游于一體的體驗,讓工業園區成為旅游富礦。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陽西縣程村紅樹林生態旅游景區、海陵島紅樹林濕地公園景區依托當地生態資源,打造生態旅游景區及生態旅游品牌,推動生態旅游的發展;陽春市春灣鎮高村鄉村旅游區依托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地域優勢,發展鄉村游成為“網紅”打卡點,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和村容村貌改變;陽江十八子四合院旅游景區融合四合院、四合院收藏館、古巷、古戲臺、古玩城、藝術交流中心等,展示陽江刀文化等傳統文化元素。
近年來,我市充分將旅游與紅色文化、工業、生態、鄉村等元素相結合,在培育融合新業態新場景等方面進行探索嘗試,吸引國內外游客到陽江旅游。2024年,陽江接待游客1485.5萬人次,同比增長1.8%,旅游收入155.7億元,增長6%。
市旅游協會會長譚中明表示,去年我市大力推進A級景區創建工作,打造更多讓人喜聞樂見的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推進我市文旅融合,振興我市鄉村旅游,激活文旅產業新動能,為陽江文旅行業發展開創新局面。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