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機加工實驗設備有序運轉;檢測臺上,精密的實驗儀器擺放整齊,科研人員專注地進行著制備檢測工作。在人員、設備的高度協調配合下,一項項關鍵技術實現突破,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打通了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以來,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正式進入運行,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實驗室積極探索縱向深耕核心技術攻關、橫向打通產學研合作鏈條、高效配置各級財政資金的模式,走出了一條“活用財政資金—突破關鍵技術—促進成果轉化—反哺科研投入”的良性循環之路,為我市合金材料與五金刀剪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瞄準合金材料領域“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實驗室深度融入陽江本地合金材料與五金刀剪產業發展,攜手企業開展橫向聯合攻關,目前,完成企業橫向項目23項,橫向項目科研經費突破4000萬元,服務地方企業28家。進入運行期后,實驗室推動合作機制再創新、再升級,助力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投入更多橫向資金支持實驗室科研工作,幫助實驗室更緊密地與市場結合,快速響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效率。
中試和產業化是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亦是產業升級的“高速路”。為切實打通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構建市場化導向的成果轉化機制,2021年,實驗室主導聯合陽江十八子集團成立了“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十八子’科創基地”,作為實驗室新技術快速應用于合金材料的中試生產基地。在此基礎上,2024年,啟動建設“陽江市先進材料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產業園”,成立陽江先進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推動產業園建設運營。以商業化運行機制,配合中試基地的建設,推動實驗室一批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如今,實驗室的科研成果正不斷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由實驗室自主研發的“三好鋼”,成功注冊“THiE?”“ChromiN?”“禮至財到”等商標,向十八子、金輝、三匯等多家陽江本地企業以及深圳和寧德等省內外企業銷售了首批100噸,市場反饋良好。自主生產的高端粉末鋼板大大降低了企業生產高端刀剪的成本,提升產品質量,目前實驗室已與企業簽訂粉末鋼銷售合同,為企業實現新增銷售額超過300萬元。
截至目前,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相關專利和技術成果已應用于20余家陽江本地合金材料與五金刀剪企業,帶動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增長達6000萬元。此外,“陽江市先進材料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產業園”規劃建設“高碳高合金短流程連鑄連軋示范線”“高端粉末鋼制備軋制一體化示范線”等4條示范線,項目建成達產后,將具備全功能的中試和產業化能力,能吸引更多技術和產品在產業園轉化,預計年產值將達5000萬元。
“我們將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持續優化良性循環生態,打造持續發展的聯動齒輪。”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以陽江千億級合金材料與五金刀剪兩大支柱產業技術需求為導向,積極與本地產業龍頭在項目申報、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實驗室已逐步形成“需求牽引研發、市場驗證技術、收益滋養創新”的良性循環模式。接下來,將繼續以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助力陽江打造合金材料與五金刀剪產業高地,為陽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注入新動能。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